2016年12月21日,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。冬至的到来,是一九的开始,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天气也降临人间。伴随着冬至而来的是寒冬疾病更加肆无忌惮。因此,从冬至的这一天开始,我们就要做好防病措施,健康过冬。那么,我们要预防哪些疾病呢?
一、呼吸道疾病
天气寒冷,昼夜温差大,人们多数时间在室内活动,加之冬季习惯紧闭门窗,导致通风不足。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情况下大大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。尤其是流行性感冒,特别容易在集体单位等办公场所爆发。对于流行性感冒,在预防措施上应注意保暖,增加体育锻炼,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的地方。老年人、体弱者可考虑注射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。一旦有类流感症状出现,应及时就诊治疗和休息。除了流感以外,人们首先应做好保暖措施,预防普通感冒以及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的复发。
二、冠心病
冬至过后天气愈发寒冷,也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。对于冠心病病人来说,一定要注意防治高血压以及预防感冒。一旦血压过高或者感冒,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,极易诱发冠心病。
因此,冠心病患者要备些急救药物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。平时可以服用一些温补的中药,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,避免心肌梗死,从而健康地度过严冬。
三、肝硬化
肝硬化病人在冬至期间由于气温下降,极容易增加呕血的几率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首先要注意保暖,防治便秘。尤其要注意不能让腹部肝区受压和受冲击,避免较重的体力劳动。在心情方面应尽量保持平和,避免情绪波动甚至大动肝火。在饮食方面也要避开煎炸、烫嘴甚至刺激性食物。肝硬化病人一旦突然出现头晕、心慌、出冷汗、手足凉等症状,要引起警惕。如果真的发生呕血,也不要慌神,保持镇定,立即卧床并注意保暖,迅速送至医院。
四、高血压
冬季是高血压病人需格外注意的季节。多数高血压病人在冬季的时候容易出现血压偏高的情况。因此每天首要注意定时服药、定期测量血压。生活起居上要注意保暖,劳逸结合,避免情绪波动,引起血压升高。饮食要清淡少盐,多吃蔬果,保持大便通畅。如有头晕目眩、手指发麻、动作不便、说话含糊不清的症状出现,应引起重视立刻就医,因为这通常是中风的前驱症状。
五、肺气肿
患有肺气肿的病人在冬至节气期间更要注意防寒保暖,预防伤风感冒。切忌吸烟。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病人如果稍有不慎,易发展为肺心病。肺心病病人出现口唇发紫、下肢水肿的症状。肺心病病人还应注意,一旦有痰要咯出,以免阻塞呼吸道引起继发感染,痰液黏稠时,可用化痰药,但千万别用镇咳药。
六、冻疮
北方的冬天比之南方的冬天要寒冷许多,往往气温都只有几度甚至低于零度以下。这样的气温环境下,一不注意就容易长冻疮。有效减轻或防止冻疮的发生,首先要进行耐寒锻炼,增加人体的耐寒能力。对于以前长过冻疮的部位,要重点保暖防湿,避免同一个位置再长冻疮。
可适当吃牛羊肉等温性食品,改善营养供给情况,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。此外,营养不良、手足多汗、贫血等疾病也可能诱发冻疮,应积极防治原发疾病。冬至节气要提早做好防冬至疾病工作,有效的防病方法助你安然度过“数九寒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