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糖友来说,夏天是一年四季中,血糖最平稳、最好降的时间,被称之为糖尿病病友的黄金季节。主要因为气温升高,人体新陈代谢增快,户外运动量增加,能量消耗增加,再加上天热导致食欲不振等因素,所以服用比其他季节较少的药量就能达到满意的降糖效果。
此外,由于出汗增多,血管扩张,血压也不同程度下降。尤其老年人,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下降,如果喝水少血容量不足,更容易在体位改变时出现头晕迷糊的低血压症状。
一成不变的治疗模式是僵化的,随“季”应变灵活增减药物才是正道。
一、目标管理,灵活增减药物剂量
首先,要明确自己的治疗目的,一般来说,血压控制在140/90mmHg,空腹血糖4.4~7.0mmol/l,餐后高峰血糖小于10mmol/l,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.0%。年轻人要更严格些,老年人可适当放宽。
围绕这个目标,根据血糖血压变化,灵活增减药物剂量。每个人血压、血糖管理目标不同,调整药物剂量时要头脑清楚,注意监测血糖和血压变化是否始终保持达标,发现有药物减量后升高趋势,就保持药量观察或者增加药量,动态调整。切勿为了痛快,一减到底。
二、监测在前,调药在后,不能跟着感觉走
不能根据一次血压血糖正常就减药。要连续监测几天,才有把握。很多患者是凭感觉来调药的,比如用头晕来评估血压高低,用口渴来评估血糖高低,这是极不科学的做法。感觉是具有蒙蔽性的,是逐渐耐受的。
三、在医生指导下减药,不能随心所欲
药物作用机理不同,作用持续时间也不同,有的药物持续时间几个小时,减量后当天就能体现效果,但也有的药物作用可持续24小时以上,减量后的效果在几日后才能完全体现出来。
因此,病友要多和医生沟通,了解自己服用药物的持续时间,哪些药是可以减的,哪些药物是不能动的。同时医生会提醒您减药速度,以及减药过程中的观察指标,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合病情的药物调整。